总收入9774万元!德州宁津县津城街道“趟”出村集体增收广阔大道_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冉 通讯员 董雪 德州报道
“通过津城街道党工委的指导,我们村党员带头创办了‘众合种鸭养殖基地’,还种植了30余亩蜜薯试验田,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支持着,我们也要搭上这趟‘增收快车’,现在大伙儿都干劲十足,要带领全村群众致富,促进村集体增收。”近日,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沙河董村委会主任高新华说。
今年4月份以来,津城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宁津县盘活村集体经济的有利契机,指导辖区各村成立合作社,引导党员群众“抱团发展”。7月份,沙河董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该村党员带头创办了“众合种鸭养殖基地”,引领5名党员入社,年产值达1700万,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解决了村内15名闲置劳动力。
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成熟的技术,将30余亩蜜薯试验田打造成“沙河董沙地蜜薯”品牌,每亩产值约4500元。另外开辟出10余亩土地种植蜜薯种苗,可为该村村民免费提供蜜薯种苗80万株。
除此之外,津城街道党工委还指导各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持续稳定的增收路径。借助“民天农谷”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推进项目周边百佛堂、罗庄等20个村庄发展经济;后园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年可增收4万元;西雒村大力发展“边角经济”,从犄角旮旯里“抠”出土地20余亩,种植600多棵优质桃树,预计年产值6万公斤,全部用于村集体增收。
“为推进村集体增收,津城街道实施‘三线并行’,探索‘出路’,党工委书记、街道负责人抓全街道,包管区班子成员、管区书记抓管区,支部书记抓村庄,逐村摸清村集体资源,寻找适合本村现状的增收路径。”津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高文乐说。
今年4月份以来,津城街道党工委全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在施行“三线并行”的同时,开展“日汇报、周评比”推进制度,充分发挥党工委的引领作用,动员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激发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以“党建引领”促“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津城街道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77.4万元,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5个,占村庄总数的70.65%,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村57个,占61%,10万元以上村29个,占31%。同时,街道每周对各村集体账目进行整理核实,掌握村集体增收蕞新动态,灵活调整增收方案,力争8月底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村庄全部清零。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