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制“十抓十清”工作任务
发挥领导携同优势,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帮扶企业机制,链长真挂帅、实作为,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
组织实施“红链赋能”工程,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在产业链集聚,落实“红色CGO”“一家亲茶话会”“红色帮办团”等重点措施,在土地供给、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融资上市等方面提供服务,把党组织建在链上、人才聚在链上、示范岗设在链上,组织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多链融合、协同发展。
抽调专业精干力量,配备专门招商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集中办公。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支持产业链协同提质增效、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人才链、政策链有机融合。
集成部门、专家、机构、智库等资源,对接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依托研究机构及智库力量,发挥智库的人才优势和专家的技术优势,以产业链主要环节发展为牵引,由链主企业牵头编制产业链1-3年发展规划,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重点环节展开,明确需要配置的土地、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
围绕链主企业、项目建设、平台搭建、“双招双引”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招商路线图等,实行企业、项目、产品、技术等清单化管理,确定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建立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库,加强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推进产业链优化重构,做大做强产业链。
培育选树一批优质链主企业,加强企业梯次培育,优选“双50强企业”和一批“种子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培育一批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内外贸配套协作,融入全国和全球产业链布局,构建大中小企业稳定配套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提能和协同发展。
以推动企业、园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以沿链聚合为导向,以创新生态集聚为特色的链主型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集群效应、生态效应。大力发展“循环产业链”,按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和质量评价,强化引领示范。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产业链,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能和政策支持,建设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支持链上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质量品牌建设。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与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企业开放合作、互联共享,培育重点产业供应链云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基金使用放大效应,加快推进组建“1+N”产业发展基金群,服务产业生态建设。
强化地方财政、土地、人才、投融资等政策集成创新,制订支持政策清单。梳理现有全市与产业生态、先进制造业建设相关的政策措施,归拢政策干货,探索创新要素政策供给,加大技改、融资、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产业生态创新政策集成体系,出台实施工作细则或配套措施,强化高质量政策供给,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强化链长办招商职能,配备专门招商队伍,完善招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市级专业招商部门、驻外经济合作中心等围绕突出关键产业链招商。搭建重大招商合作平台,支持产业链对外招商推介,强化以商招商。推动市级国有平台公司组建产业招商公司,依托基金、投行等机构,开展产业链市场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建链,围绕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补链,找准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强链。
主办单位: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建议使用IE10以上1920*1080分辨率浏览
咨询电话地址: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