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六年前视察过的德州经开区袁桥村兴味渐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袁桥村“两委”成员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十年前,袁桥村从旧村落搬迁“上楼”,从此变身成为德州市袁桥社区“新市民”。
六年前,李克强总理把袁桥村作为视察山东的首站,他真正关心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层实践,是农民在进城后是否能真正有收入、得实惠。
两个月前,袁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这份荣誉也成为正在打开的乡村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个普通的农耕小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袁桥村因地制宜,均衡发展,为村民解开了一个个幸福密码。
2018年底,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袁桥镇40个村抱团项目进行了首次分红。其中,袁桥村2018年分红达到83万元,到2020年分红达到23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空前增强。
“我们腾出的土地落户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周边的三英建科、德润新材料等企业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袁桥村党支部书记邱金州告诉记者,袁桥村集体搬迁上楼以来,着力发展集体经济。他们依托集贸市场,出租沿街门市并鼓励村民再就业,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10万元。邱金州预计,2020年,袁桥村集体收入会突破500万元。
村集体增收了,袁桥村利用集体收入造福村民,为村民建免费浴池,方便村民洗浴;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生活。同时,每月还为村里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现在村里的老人,60至70岁的每人每月发200元,70至80岁的300元,80至90岁的400元,90岁以上的500元。”邱金州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为村里55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提供免费体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如何引导让“富起来”的村“强起来”“美起来”,让“富起来”的百姓“幸福起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主要负责人司伟夫说,在袁桥,党建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让支部将工作精力集中在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居人居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实事方面,把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蕞终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2月7日上午,记者在越海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见到了在这里上班的袁桥村村民李会,在自己的工位上工作,她一丝不苟。李会告诉记者,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成为高科技公司的员工。
“在这里,我每个月的收入大概4500元,还能很好地照顾家里,如果在十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李会说,农村居住环境优化让他们感受到作为“新市民”的幸福感,在这片土地上长出了新希望。
与李会不同,袁桥村村民邱金岭和爱人选择了创业,他们在袁桥社区门口租赁两间门市开了一家烘焙店。新年临近,烘焙店的生意异常火爆。
“我们常说有梦就要去追,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磕磕绊绊,可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圆满的结局,但是只要你懂得把握机遇,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回报。”邱金岭说,他的烘焙店每年带给他至少12万元的收入。
谈到如今的生活,71岁的邱振生乐呵呵地说,“当年总理来袁桥视察时,我就坐在总理身边,当年总理的嘱托,我们现在都实现了。”“社区门口就有公交站牌,112路、108路等公交车都经过这里,出行很便利。”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邱振生滔滔不绝:交通便利了,发展也更快了,群众上楼后,社区周边又建起了不少高档小区,腾出来的土地也引来了不少工业项目,大家都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百姓得到真正实惠,幸福感、获得感才能提升,民心得到进一步凝聚。”司伟夫说,项目带来的持续发展后劲,促使各村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谋长远的发展理念,也真正实现了袁桥村百姓从农耕到上班族的转变。
1月13日,在袁桥镇袁桥社区文体广场上,新建成的“以孝立村风、以和促文明”文化长廊,吸引不少居民的目光。这条文化长廊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帮助社区建设的。
去年10月,根据山东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安排,省委决定组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统筹各级干部资源,分期分批下沉一线抓基层强基础,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要求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能干事、会干事的同志担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基层队长,进驻村、社区办公,实行一线工作法,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为民办事“服务队”,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标准,深化网格化管理,村级治理规范有序。”邱金州说,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物业公司,组建14人的专职环卫队伍对社区进行保洁,提供治安管理、车辆管理、公用设施管理等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袁桥村依托“党员志愿服务队”,保证24小时村口值守,把严社区的头部道关口。“我们党群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银龄之家、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生态文明村。”邱金州说。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包括锣鼓队表演、送戏下乡、普法宣传等。”据邱金州介绍,去年,村里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爱未成年人”“义剪、义诊”“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近50场,参与村民达1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凝聚了民心。“昔日袁桥旧模样,今日旧貌换新装;四通八达柏油路,千家万户灯火亮;楼台亭阁都拥有,家家汽车喇叭响;人民的精神变了样,把蕞美的歌声唱给党……”面对记者的镜头,古稀之年的邱振生将心中的感动化作流淌的诗歌,描绘出袁桥村当下生活的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