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秉持工业定力激荡发展活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德州经济如何实现“六稳”“六保”?市委、市政府态度鲜明:首先要稳工业、稳制造业、稳企业。抓制造业,就是抓发展、抓就业、抓民生、抓稳定。今年5月,我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大会明确提出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仅重点实施“十大行动”,还明确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任务。
今年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3.5和2.1个百分点。
华鲁恒升上半年净利润45.10亿元,德州扒鸡集团上市材料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夏津年产30万吨莱赛尔新材料项目一期投产2022年,我市经济发展喜讯频传,其中传统优势产业的表现尤为亮眼。
今年1至8月,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占比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6%、纺织业增长4.6%。
从产业结构看,我市工业仍是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作为德州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优势产业稳中有进,德州经济发展自然持续向好。
持续不断的有效投入,是保证传统产业全面向好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技改投资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近五年德州实施的“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7个,完成投资1210亿元。特别是今年,我市出台实施意见,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
持续的技改投入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在宁津县,当地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导入腾讯生态资源后,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60%、运营成本50%,提高生产效率50%。
做实“链长制”,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同样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我市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将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招商引资突破、营商环境护航、要素保障助力、强企攀登、工业技改赋能等一系列行动,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新赛道,不断强化链式思维,延伸上下游。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链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887.56亿元。今年,该产业链上208家化工企业进一步瞄准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全力冲刺。
狠抓集群发展 新兴产业“链”上崛起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稳中有进,那么我市新兴产业可谓“快马加鞭”。
1至8月,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分别增长115.0%、392.9%、44.2%和52.3%。
“我们拥有汽车级四大工艺车间,平均每道工序3分钟,约120分钟便能完成一辆汽车的组装。”9月29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负责人介绍正在量产的新能源A00级轿车产品。该公司计划今年实现产销5万辆,销售收入过20亿元,并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同步发展。
我市新兴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呈现全链条、集群化发展格局,并迅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今年5月22日,我市进一步深化产业链链长制,曾经的新能源汽车、空调、太阳能、风能及氢能产业链被合并成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前不久,德州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综合体项目落户天衢新区。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为核心,运用数字化、互联网等优势,不仅能构建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型商业生态圈,还将打造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企业科创孵化中心和山东省首家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综合体。
目前,在全市范围,以多个新能源整车生产项目为节点,以金麒麟公司、玲珑轮胎公司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支撑,一个以“产品产业链产业生态”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群正迅速成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全面增强。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制造业的“进”增添了“稳”的成色,拓展了“稳”的空间。
6月26日,齐河县举行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总投资138.75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主导产业;6月28日,临邑县举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8个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25.9亿元,均为我市11条关键产业链上的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今年前7个月,全市新开工京津冀招商项目93个,到位资金51.44亿元,项目涉及数字经济、食品加工、高端化工、医药等9条关键产业链。
全力培大培 强骨干企业当好“定盘星”
伴随我市在招大引强上的持续努力,2021年末,永锋钢铁、华鲁恒升、金能科技营业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一举实现我市骨干企业培植的多个突破。今年,星光糖业、通裕重工、恒丰纺织3家骨干企业,均有望跻身“百亿级”行列。
围绕扶持骨干企业,今年我市实施了梯次强企攀登行动,集中力量培育梯次强企方阵。同时,着眼11条关键产业链,集中力量做大“链主”企业,对“链主”企业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同时,给予“链主”企业一定资源调配权,支持“链主”企业园区化发展。
我市各项惠企新政迅速落地,为企业注入内生动能。通过抓实“链长制”,各条产业链均培育了一批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比如在天衢新区,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成功入选2022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作为我市的“链主”企业之一,今年以来该公司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18亿元,同比增长25.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31.51%。
企业强则工业强。通过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我市多个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以创新生态积聚为特色的链主型园区相继起步。同时,结合链主企业培育,各级出台了支持骨干企业和链主企业发展的系列措施,正加快构建雁阵型发展格局。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市产值前50强企业共完成产值1143.4亿元,占全市规上总产值48.5%,同比增长5.6%。
伴随一系列支持骨干企业的政策落地和相应财政、土地、投融资等保障机制的建立,我市大量资源要素迅速整合,并向优势产业倾斜。当前,依托骨干企业,我市积极对接国内顶尖投行、大院大所、标杆企业、先进地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主导产业得以持续注入源头活水。在“链主”企业直接带动下,各条产业链紧盯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中高端,强链补链进程明显提速,多个以链主企业为主导、上下游协作联动、产业链配套延伸的优质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壮大。
德州市中心城区7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竣工
德州乐陵:乡村田管家 服务到农家
山东滨州:传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播撒合作种子 共享发展机遇——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侧记
山东日照:打造钢铁产业集群助发展
济南:让更多“新市民”租好房住优居
淄博周村古商城:防疫消杀迎游客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