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庆云:改良盐碱地种上丰收田
连日来,山东德州庆云县严务乡“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3000亩盐碱地连片水稻喜获丰收,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不少人前来打卡游玩,直播水稻收割,让曾经沉寂的盐碱大地鸣奏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曾经,这片盐碱地可不是这般场景。庆云县地邻渤海,是典型海浸区,“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是对庆云盐碱地生动写照。农户每年辛辛苦苦种植的作物,收割时却让他们苦不堪言。“我们家有2块地,每年这块盐碱地的产量极低,功夫不少下,就是不增产。”严务乡小武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红说。
盐碱地是主要低产土壤,庆云县严务乡、徐园子乡、崔口镇集中连片分布,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涉及村庄、农户较多,家庭经营地块面积偏小。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县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却因村小、地散,收益效果不佳。
土地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今年庆云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打破各村行政壁垒,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
严务乡抓住机会,将小武村等6个行政村组建了“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整合1.2万亩土地,将连片的3000亩盐碱地托管给河谷舜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规模经营,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共同体+公司”的发展模式,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机制,实现了盐碱地“北方稻麦一年两熟”。
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科技赋能激活“沉睡”的宝贵资源,“十年九不收”的盐碱滩涂日渐变身“生态粮仓”,盐碱地正脱胎换骨,展露新颜。依托区域党建共同体,通过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
不仅如此,庆云县“借脑借智”,吸引大院大所,引入高层次人才,发起盐碱镶黄“科技会战”,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试种40多种不同品种的水稻,从中筛选出天隆优619、盐星1820、润农早粳1号等蕞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同时结合水稻生长周期,聘请庆云县电业公司分析用电情况,探索精准灌溉技术,经过测产亩产已经超过1500斤,实现了秋粮大丰收。
随着党建共同体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飞蝗腾达、红领南河、红玫锦鲤、绿色田园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党建共同体纷纷涌现。目前。该县组建起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52个,覆盖全部行政村。目前,全县331个行政村,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7个,覆盖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村为281个;20万元以上的村162个;50万元以上的村53个;全县耕地面积45.8万亩,规模流转总面积达12万亩,占比24.8%。
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举破解了村庄要素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村级“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问题,生动演绎出乡村振兴路上的“庆云实践”。“党建共同体的核心在于一个‘聚’字,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聚资源、聚力量、聚人心的作用,打破村庄之间行政界限,推动抱团发展。”庆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说。
庆云县人民政府主办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地址:山东省庆云县光明路1288号邮编:253700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