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郑保屯:开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新路径
今年以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有关要求,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连续实施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以“1+X”飞地抱团项目为核心,建设“1+1+15”增收体系,全面提升村党组织“造血功能”,探索实践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增收的新路径,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郑保屯实践。
一村一策,多举措绘就集体经济“满园春色”
这几天,夏津县郑保屯镇杨西村的胡同小巷里格外热闹,村民们正忙着修整硬化路面,户户通工程正全面启动。“一出来心里就特别亮堂,硬化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非常好!”杨西村村民黄芹磊激动地说。
多年来,杨西村作为传统农业村,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缺乏资金,村庄道路一直未得到修整。随着杨西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及时到位,户户通工程才得以顺利开展。“早就有心办这个事,现在村集体拿出7万元,把路全部铺完。”杨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勤来说起来信心满满。
这样一个传统农业村是如何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7万元的呢?在杨西村村西头的西兰花大棚里,承包户杨殿祥正忙着给西兰花除草,再过一个月,西兰花就能成熟上市了。“租了村里的几个棚,每年给村里2万元租金,自己不用建大棚也能收益,挺好!”杨殿祥高兴地说。
据介绍,杨西村整合资金建设8个“共享大棚”对外租赁,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不参与经营,以蕞低风险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在土地上做足文章,盘活闲散土地对外承包,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不同于杨西村,邢庄村紧临308国道,与全国羊绒之都清河县跨桥相望,区位交通优势凸显,早在30年前就发展起了羊绒产业。邢庄村党支部依托产业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建设厂房,招引羊绒、服装企业落户,以租赁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就能突破20万元。
“一村一品”竞相发力,多举措绘就集体经济“满园春色”。现如今在夏津县郑保屯镇,包括杨西村、邢庄村在内的15个村,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搭建了“共享田园”经济圈、“大田托管”经济圈、“资源资产”经济圈、“林下经济”经济圈,并在2019年,郑保屯镇在全市就已率先完成了村村集体经济突破3万元的目标。
用“活”资金,一个项目“撬动”多链条增收
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机制”,实现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大飞跃。除了村庄自我发力外,夏津县郑保屯镇用活资金,在一个项目上多点布局。目前,在夏津县郑保屯镇八屯村,一个投资1240万元,占地60亩的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正在开工建设。
“我们采用飞地抱团发展的模式,打造镇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建设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工期预计是三个月,建设完成后与新希望六和集团合作。”郑保屯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苏桠介绍。据了解,该项目投资建设资金,由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资金440万元,镇村资金2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220万元,银行贷款360万元整合而成。与国家级龙头企业合作,大大降低了风险,有助于村集体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夏津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观摩团到郑保屯镇观摩
“每年有240万元的租金收益,今年七一前后就能到位,仅此一项就提前实现了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夏津县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说:“我们深挖该项目的纵深产业,带动养殖板块、粮食加工板块,搭建劳务输出平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跨村抱团,飞地造血,打破了各村单体作战的发展瓶颈,探索实践了考核驱动、龙头带动、村社联动、产业联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在五屯村,占地260亩、投资8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据介绍,该项目整合资金,建设钢架式大棚12个,采用大棚租赁形式收益,不直接参与种植经营,不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还能带动现代农业结构调整,辐射周围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郑保屯镇还将依托近10公里的鲁冀防护林带,在大运河沿岸发展林下经济和文旅旅游。“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电商的模式,在党支部引领下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一起做大做强赤松茸或者菌类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蘑菇和文化旅游,实现村集体增收。”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斌介绍。
激励机制,“倒逼”激发村集体内生动力
多渠道增收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保障,而如何打造村党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实现村集体经济长效增收的关键。郑保屯镇依托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项目,仅靠每年240万元的租金收益,就足以保证15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但如何防治出现“数字”增收,杜绝村干部坐等靠等懒政、怠政思想呢?郑保屯镇党委拿出了一套科学的激励考核办法。
“以各村为单位制定蕞低3万元的增收目标,如果年底完成目标基数,我们会把综合体的收益分红到各村党组织,镇管村用用于村级发展。如果没有完成,收益分红将收回引导造血再发展。”王冬介绍说。
据了解,郑保屯镇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考核方案,采用考核驱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方式,连续2年完不成增收目标的村党支部书记将直接免职。科学的奖惩机制,倒逼村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让单纯兜底变多元引导,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奏响乡村振兴“蕞强音”。2020年,全镇所有村庄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部突破10万元,20%村庄突破30万元,力争示范村庄实现突破50万元。
上一篇:连线国 中医专家把脉疑难病例现场送药方
下一篇:江西安福消防联合多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天津社会组织捐助甘肃镇原脱贫攻坚
九三学社河南濮阳市委召开七届七次全体
九三学社河南濮阳市委召开庆祝创社建75
每年4000多万老人跌倒 适老化改造留给我
贵州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 县长被停职两名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05-2020 民主与法制网
京ICP备12043066号-1
京公网安备677本网律师顾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