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经济开发区以党建为引领赋能园区发展_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徐瑞 通讯员 戴树雷 德州报道
2023年以来,夏津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这一核心理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狠抓企业服务,推进土地盘活,培植产业集群,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党建做实,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聚焦主导产业,确立5大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党委,让两新组织党建活力充分释放,精心打造“红帆经开”党建品牌。一是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党的建设水平。以“党建强、发展强”为导向,以培育链主企业为核心、融通上下游为主线,着力打通产业链互联互通互融通道,积极探索“学习共抓、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享、业态共引”新模式,全力推进产业“固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组织实施“红链赋能”工程。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在产业链集聚,选派机关优秀党员干部作为重点企业党建指导员,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建设,落实“红色CGO”“一家亲茶话会”“红色帮办团”等重点措施,在土地供给、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融资上市等方面提供服务,实现组织、产业、供应、人才等多链融合、协同发展。三是以点带链强化示范引领。以推动企业、园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以沿链聚合为导向,以创新生态集聚为特色的链主型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集群效应、生态效应。采取“6+6”模式,筛选6家企业塑造亮点示范、6家企业重点规范建设,创建党建示范品牌。
把机制做新,增添干事创业动力。一是开展全员竞聘上岗。按照“精简、专业、高效”的原则,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运行机制。由组织部门确定28个岗位,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公开竞聘,对竞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目前,已竞聘部长3名、副部长10名、主管15名,树立起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二是创新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合理选取“经济发展指标”,科学划定“基本工资”和“绩效薪酬”构成比例,建立起岗位与薪酬匹配、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基本工资+绩效薪酬”体系,打破“大锅饭”,实行“活薪酬”,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破旧立新,在开发区内设综合管理部、经济发展部、招商促进部、规划建设部、财政金融部五个部室基础上,以人才引育为导向,根据工作实际,在综合管理部挂牌设置财政金融部,增设人才科创部。健全完善“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增加国有企业管理职能,将德州津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划至开发区管理,增强开发区自身造血功能和投融资能力,助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把产业做大,放大集群发展优势。厚植传统产业基础,锻造新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现代工业强县体系。一是打造高端化产业集群。建设10平方公里的西部产业新城,聚力打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双百亿产业集群”,依托鸿泰鼎、千喜鹤、朝阳轴承等链主企业,布局建设产业集群“区中园”“园中园”,形成“众星拱月”的良好发展局面。二是构建“雁阵型”企业布局。建立“大企业培育库”,重点培植100家企业,每月调度产值、税收、能耗、投资、研发5项数据;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发展壮大19家成长型企业,形成企业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增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建立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绿色电网配套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文旅及桑产业7条县级产业链长制,多角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线索,建立招商重点行业“熟人圈”“朋友圈”,企业当好红娘,产业链长做好项目落地“店小二”。2022年以来,成功引进千喜鹤年产8万吨高低温熟食肉制品、纳菲特年产5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过滤材料以及中房·正佳城市央厨智慧港等产业链项目。
把形象做优,提升招才引智实力。一是构建企业红色宣讲矩阵。以12家重点企业为载体,搭建企业红色宣讲员体系,择优选拔一批年轻党员干部,深入挖掘企业特色,对外展现企业良好形象、讲好企业发展故事。建立企业内部宣讲员档案,扎实开展宣讲员培训,通过优中选优、内外同步,建好“专兼结合、互为补充”的企业宣讲队伍矩阵,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二是搭建政企交流“会客厅”。立足“抓招商、促投资、强创新”理念,组织召开规上重点企业座谈会、交流会,引导企业选准定好发展目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目前,已召开两期重点企业座谈会。夏津县依托亿利无锡产业园,成立夏津长三角协同创新创业中心,面向长三角地区,打造研发在长三角、转化在夏津的协同创新创业模式。三是创新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智转数改”,开展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培育壮大朝阳轴承、欧瑞电子、亿利新胜等创新主体,争创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5处。2023年计划申报高新企业12家,申请发明专利90件。组织企业参加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李玉等专家学者和央企国企代表进行线上或现场致辞,会上就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25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
把土地做活,释放企业发展效能。坚持寸土必用、寸土不闲、寸土生金。一是构建用地整治“一张网”。以“县级主导、部门联动、依法依规、精准盘活”为原则,成立夏津县工业企业低效用地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全面铺开229家企业用地大摸查,统计完成现状圈占面积、供应面积、空闲面积、无用地指标面积、经营现状等基础数据,完成49宗土地的问题汇集工作,已有5家企业完成升规,3家企业开展项目建设,4个项目进行了地块拟盘活。二是倡树“亩均英雄论”。采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企业发展“赛跑机制”。建立企业用地亩均税收、亩均营收、科研水平、单位能耗等“综合评价+单项考核”机制,划分ABCD四类企业,对A类企业提高技改奖励比例,对AB类企业建立土地、能源要素优先供给机制;对C类以上企业提供贷款、招工等政策帮扶,对D类企业限制要素供给,双向发力,推进了产业产值、税收双提升。三是打造低碳发展大平台。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绿色化”的思路,推进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企业环境整治提升督查评比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企业环境卫生评比,授予环境优良企业“流动红旗”,通过开展园区环境治理,彩虹工业园、飞天印染厂区等6大产业园区环境得到了整治提升,为项目入园创造了优良条件。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版权声明广告业务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