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思路德州特色小镇加速崛起
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特色小镇带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朱甲羽 李玲玲
10月15日,步入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特色小镇,非遗项目宁津杂技带给游客们不一样的体验感。小镇由杂技欢乐大世界、大博物馆群、研学拓展基地等六大板块组成,涵盖了亲子游乐、文化博览、美食休闲等功能,于2022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市创新发展思路,聚焦“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打造出一批特色小镇,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先行分类施策 搭建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直径1.5米、重约6.5吨的夜明珠,1.7亿年历史的千吨树化玉,明清状元进士的千幅笔墨……在齐河文创特色小镇——祝阿镇,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已运营的展馆内众多藏品惊艳了参观者。黄河文化博物馆群以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等21个不同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突出特色、留住乡愁,祝阿镇不搞“一刀切”“千镇一面”,而是依托当地生态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等实际情况,以文创、旅游为特色产业,坚持“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一绿、三分之一开发”的主导理念,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了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系列规划,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遵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镇培育,并积极引导各特色镇创建山东省特色小镇,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对照《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标准,“一对一”指导特色镇高质量编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强镇的意见》等文件,将特色镇细分为三产融合、文化旅游、制造三类,产业涉及调味品、家具制造、桑产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为推动特色镇规范健康发展,我市建立“市指导、县主体、镇落实”三级推进机制,形成了特色镇创建方案汇编、入驻企业清单、谋划项目清单等“一汇编两清单”,确保规划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强化调度督导,组织特色镇现场调研、专题调度会、考核自评,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增加特色指标考核比重,引导更多特色镇达到省特色小镇清单管理的申报标准要求。
要素集聚项目提质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苏留庄桑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小镇位于夏津县苏留庄镇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核心区,小镇基础设施完备,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他们立足古桑树群生态和桑文化底蕴,将桑产业及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苏留庄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3个图谱,谋划重点文旅项目16个,总投资达33.64亿元。“我们积极引导苏留庄镇集聚要素,实行旅游康养联动发展,努力将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桑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桑文化旅游目的地。”夏津县发改局局长汤庆军介绍。
项目是基础,投入是关键。按照“一镇一库”要求,我市建立特色镇三年动态储备项目库,认线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市、县、镇三级协调推进特色镇项目建设,狠抓项目谋划实施、项目管理服务和要素资源保障。2022年以来共实施特色镇重点项目180个,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63个项目竣工投产。
走进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的阵阵香气扑面而来,调味品店铺、厂房鳞次栉比。该镇凭借“中国调料头部城”金字招牌,做大做强调味品产业,建设调味品规模化种植基地5000亩以上,开发研制出各类调味制品八大系列、十大品牌、1200多个品种。“去年以来,我们谋划建设调味品原材料集采仓储及物流(冷链)中心、乐陵市预制菜产业园、小镇会客厅、高科技产业园,以好项目推进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表示。
秉持少而精、专而优方向,我市指导各特色镇优选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全力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度。齐河文创特色小镇两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势,苏留庄桑产业、临南番茄产业、辛店消防环保、黄河涯电商物流等优势产业链全力构建,辛店中创产业园、杨安调味品产业园、常家电力科技(新能源)启动区、张大庄绿动能共享产业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速成长。
三大行动赋能 构筑优质“生态圈”
庆云县石斛特色小镇——尚堂镇以石斛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江北地区蕞大的铁皮石斛产业基地,急需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市发改、自然资源、行政审批、人社等部门齐心协力,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用地指标227亩,下放211项审批服务事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7人,增强了该镇石斛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当前,有些特色镇发展中存在资源要素保障制约,存量低效用地盘活耗时长,影响了部分项目推进效率,同时他们迫切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采访中,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爱云如是说。
作为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全力帮助特色镇破解发展难题,推荐指导符合条件的特色镇申报专项债项目,2022年争取债券项目12个,今年储备上报债券项目34个;协调市自然资源部门研究解决6个特色镇土地指标保障,在平原县特色镇探索实施“小增减挂钩”项目,腾空土地指标120余亩;为禹城市特色镇2个项目协调解决用地指标90余亩。
为构筑特色镇发展优质“生态圈”,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实施三大行动。重点项目提速行动,完善特色镇储备项目库,力争在项目管理服务、投资结构优化、要素资源保障上提速提效。特色产业提质行动,指导有关特色镇聚焦行业细分门类,对特色产业再梳理再分析再定位,做精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小镇形象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小镇客厅建设,打造特色镇地标和对外展示平台。
强化三项支持。政策支持,立足特色镇发展基础,聚焦特色产业集聚和特色链条打造,研究可操作、能落地的支持政策和务实举措。资金支持,加大特色镇专项债券项目包装和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同时深化政银企对接,帮助特色镇解决好融资渠道窄的问题。协调土地指标支持,市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携手,推荐基础条件较好的特色镇实施“小增减挂钩”项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完善三个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发挥好“以评促建”积极作用,抓好特色镇年度考核和季度评估,以考促建,加快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培育。调度通报机制,建立“谋划—储备—前期—实施”的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督导,按月开展项目督查、调度、通报等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产达效。协调服务机制,常态化梳理汇总特色镇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
目前,全市已培育特色镇11个,其中齐河文创特色小镇、杨安调味品特色小镇、苏留庄桑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等9个特色镇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首届德州市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评出
创新发展思路 德州特色小镇加速崛起
我们的节日 庆云县举办2023年“银龄展风华 书画贺重阳”书画展
深读 一家四代“黄河人” 76年接力“守心”
血脉相连德州女孩王晓蕊创作千册立体漫画书献给血浆捐献者
童心绘制 爱我中华我市50个家庭手绘“心中的祖国”
赶快收藏!德州市人民医院蕞新专家门诊排班表今日出炉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