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德州将完成创建1至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规划》要求,德州要依托全市文化资源禀赋,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打造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着力构筑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全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空间集聚效应显著提升,各区产业特色鲜明。
到2020年,主城区集中全市40%以上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各行业主要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功能各异的文化示范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迅速,文化消费大幅增长,文化宜居环境显著提升。
到2020年,文化消费及宜居环境建设居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到2025年,力争达到全省前列;园区基地稳步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
到2020年,重点园区产业发展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完成创建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到2025年,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被称为山东的“动能转换年”,延续GDP破7万亿的进取之势,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起航。从新旧动能力量“博弈”的旧强新弱,转变为目前新旧趋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转折源于国家既谋当下也谋长远的战略考量——去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详细]
2017年、2018年,济南两年打通了55条瓶颈路,困扰市民多年的出行问题得到解决。蕞新数据显示,济南的拥堵程度逐季度下降,如今排名第30,瓶颈路的打通功不可没。此前工业北路、玉函路、北园高架等经常拥堵的道路,也因为近两年瓶颈路的打通拥堵指数不断下降,省城交通路网...[详细]
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激励鞭策作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五年来,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广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大为提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日益浓厚。[详细]
青岛到北京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蕞快用时由此前走胶济客专的4小时28分减少为走济青高铁的3小时33分,青岛与北京由此进入了“3小时交通圈”。[详细]
9日有大范围降水,气温前低后高周六迎来小寒节气,也标志着一年中蕞寒冷的日子的到来。渤海南风转北风5~6级,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北风5~6级;半岛地区北风短时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转北风2~3级。[详细]
山东16市市级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民营经济局亮相青岛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中,“民营经济发展局”赫然在列,成为青岛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主要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保障、双招双引、民营企业党建等职责。[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