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武城全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本报讯(记者杨鸣宇)9月26日,我市召开“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城县专场,武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创新工作情况。
武城县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各类市场主体2.4万户,培植起暖通空调、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武城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今年1至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4.0%,8月当月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4%,进出口增长136.4%,经济呈现出“企稳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武城县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促创新。探索推进“红色业委会”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为解决产业聚集能力不强、链内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弱等问题,将党建工作融入产业领域,创新形成“暖通空调产业链+党委”模式,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一期仅用5个月便完
成厂房建设,现已有12家“专精特新”企业入园,2家企业正调试设备。扎实开展鲁权屯镇“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设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鲁权屯分局,44项涉企涉税事项在全市率先入驻。为解决棚改安置房交房容易领证难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交房即领证”,实现交房领证零时差、零等待。
强化统筹联动抓改革、促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采取集成创新产业链金融贷、深化“粮食商行”模式等举措,不断在完善粮食全链条保障上备足“金融底肥”;创新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深入开展“六大行动”,实施粮食产后“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手机预售粮服务。在强化社会治理方面,整合政法、公安等资源力量,探索实施“一网五调”“五源共治”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社会事业方面,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创新打造县、镇、村三级联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700个。
对标上级部署抓改革、促创新。围绕改革工作,积极“跑部进省”,新增省级以上试点6个;扎实开展“五争”竞赛,争取政策性资金2.1亿元、政策性债券和贷款9.2亿元,项目39个。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武城品牌,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近期将与省土地乡村振兴集团、财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鲁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城乡融合项目建设。广泛征集“微改革”事项,“一网五调”机制被市委改革办列入首批推广清单,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领域50余项“零基础”标准化模板、红色物业“红色合伙人”基层治理机制等“微改革”事项,积极争取列入第二批全市推广清单。
武城县人民政府主办,武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与维护 建议使用IE5以上 1024*768 分辨率浏览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