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立足黄河特色文化推进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文旅融合“黄河之美”精彩绽放
□本报记者王岳琪本报通讯员年倩男白道之
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 记者路龙帅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引领,以大项目集群开发为支撑,将黄河国际生态城作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多点突破,构建起了全域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共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4A级两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五年来,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5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县文旅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的战略部署令大家倍感振奋。县文旅局党组副书记陈孝强介绍,近几年,我县积极转变改革思维,探索“党政保障、市场引领、创新驱动、品质发展、高端推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抢抓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将文旅产业发展上升为立县产业。
我县始终坚持顶层谋划,立足黄河北展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条件,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之城”的战略构想。聘请国内外知名团队,高标准编制《齐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河国际生态城总体规划》等10余项规划,实现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勾勒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提升旅游品质,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此,我县加强公路配套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警长制”公路管家模式,建成“五纵四横”主要道路框架,建设景区绿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近百公里。用好国有公司资源,专门设立济齐旅游公交专线,搭建起“快进慢游”“外联内畅”交通网络。逐步完善30分钟济齐交通圈,有效拓展了2-3小时交通圈内覆盖3亿人口的短途市场。
“今后,我们将创新推进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督导考核体系和部门联动机制,坚持高质量发展,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高地。”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毅说。
11月8日,在黄河水街项目现场,样板区正在紧张有序地装修中。全面开街时,游客、食客、住客的各维度体验都将让人耳目一新。据了解,该项目由四川泰昊集团投资,将中国七大传统建筑流派进行创造性现代演绎,打造既有传承特征又新颖别致的川派、京派、徽派、晋派、闽派、岭南、海派、现代中式和未来中式建筑群落。
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泰昊集团董事长黄小兵对黄河水街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黄河水街‘以文化为魂,以巧水为灵,以新筑为形’,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黑陶文化、戏曲文化、酿酒文化,突出对黄河文化的特色传承。”黄小兵介绍,“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体悟感受齐河文化的内涵、精神和力量。”
不只黄河水街,以黄河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文旅产业项目在我县已多点开花。截至目前,我县在南部城区已成功引进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欧乐堡动物王国、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黄河水街等精品文旅项目20个,年均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入选文旅部发布的“黄河生态文化之旅”国家级旅游线路。齐河文创特色小镇获得省级特色小镇称号,泉城欧乐堡度假区入选全省头部批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黄河文化博物馆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 做好“文旅+N”文章
初冬时节,安德湖小镇碧波荡漾,落叶飘零,如诗如画,让前来观光、住宿、疗养的游客流连忘返。安德湖项目集住宅、旅游、婚庆、会议、食宿、旅游于一体,是我县重点建设和强力培植的项目,也是康旅融合、商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广度融合,实现文旅良性互动、双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滕志刚表示,“黄河国际生态城要充分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更要坚决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文化引领,聚焦文旅融合、康旅融合、商旅融合,进一步找准文旅融合的切入点、发力点,培育更多新型业态、融合产品,努力在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聚焦优化产业结构,我县全面创新做好“文旅+N”文章,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在“文旅+康养”上,依托安德湖小镇、济高国际文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集医疗、康复、体检、颐养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北方医疗旅游和生命养护服务示范基地;在“文旅+教育”上,引入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明年9月份建成投用,每年可输送6000余名“文化文艺新鲁军”;在“文旅+商务”上,引进孔雀王蓝海御华、阿尔卡迪亚、山海慧假日温泉酒店等高端商务酒店10家,充分满足各类商务会议、住宿需求;在“文旅+创意”上,注册“齐河有礼”文创品牌,开发齐河黑陶等特色旅游产品60余种,创造了可持续经济效益;在“文旅+高新技术产业”上,依托生态城平台,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了百多安、前沿生物、联东U谷等高新企业210余家,汇聚了各类高层次人才220余人,有效带动了齐河产业层级提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德州天衢新区聘请省级专家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把脉问诊”
德州市消防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召开 宿胜樊廷雷讲话
德州农技专家提醒:强寒潮来袭!蔬菜防寒保温这样做
临邑县临邑镇:乘势而上 再攀新高 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深读 一家四代“黄河人” 76年接力“守心”
血脉相连德州女孩王晓蕊创作千册立体漫画书献给血浆捐献者
童心绘制 爱我中华我市50个家庭手绘“心中的祖国”
赶快收藏!德州市人民医院蕞新专家门诊排班表今日出炉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