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宣章屯镇“跨村联建”聚合力抱团发展齐振兴_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悦 德州报道
近年来,齐河县宣章屯镇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平衡、带动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把党组织和经济组织联合起来,携手开发资源,推动村级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组织联建,高起点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坚持组织领航。按照地域相近、以强带弱的工作原则,将全镇37个农村党支部划分为5个党建联合体,由1个经济强村牵头领建,带动周边薄弱村集群化发展,实现党建资源同分享、重点工作同研究、文体活动同开展、发展经验同交流。
加强集中办公。在联合体党总支统一领导下,党总支委员、党建指导员和联建村全体村“两委”干部集中到党建联合体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公,逐村认领工作任务、研判问题短板、明晰工作措施。
强化考核评比。镇党委每月对5个联合体党总支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成效显著和被动落后的村分别通报,激励村争先进位、对标赶超,同步引导联建村形成“办法互通、经验互享、措施互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产业联兴,高质量拓宽村级发展“致富路”。
项目联动,整合联合体内资源。根据联建村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由联合体党总支统一谋划、联动布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强村富民的好项目在联建村落地,形成共富产业集群。钱玉党建联合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整合联合体内资源,在宋庄村建设占地740亩的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推动各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找准优势,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结合宣章屯镇土地资源优势,镇党委引导各村成立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镇已运营11个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努力实现全镇土地“种成一块田”。镇党委发挥把关定向作用,指导宣章屯党建联合体成立齐河县宣章屯镇齐鑫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配套建有粮食晾晒场地、厂房、粮仓等设施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玉米收割机、小麦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二十余台,可提供良种繁育、粮食收割、深松深翻、飞防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土地托管与半托管服务覆盖全镇17个村2.5万余亩耕地。
村企携手,打造“共富工坊”。党建联合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打造“共富工坊”,积极构建“居家增收”新路径,持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奔富。目前,全镇建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3个,助力留守老年人、残疾人、女性劳动力等多类群众就业120余人,每人年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
人才联育,高标准打造群雁集聚“新高地”。
加强人才回引。建立“我是宣章人”乡贤微信群,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让乡贤主动参与到宣章屯镇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各项乡村振兴提议、方案均发布到乡贤微信群,由在外乡贤共同建议、论证、探讨,确保提议既符合专业评审,又能让人记得住“乡愁”。已邀请在外人才回乡进行交流研讨3次,建立宣章在外人才库,动态储备致富带头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52人,鼓励其回乡反哺村庄发展。
培育本土人才。党建联合体积极培养发掘联建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民间艺人等农村实用人才100余名,组织到镇党委党校开展集中培训3次,外出学习先进经验2次,培育致富带头人41名,形成致富带头人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切实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富民源动力”。
挖掘青年人才。党建联合体牵头开展“青雁增量”行动,建立党建联合体领导下的“青雁”人才总库和以联建村为单位的“青雁”人才分库,对“90后”“95后”青雁人才进行重点培育,推动“头雁”队伍迭代升级。实行“青雁”轮岗制度,由党建联合体进行分岗定责,促进其多元化成长成才。目前,各党建联合体共储备“青雁”人才37名。
治理联动,高水平奏响基层善治“和谐曲”。
加强网格基层治理。依托全镇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建立权威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统一调配镇直部门、联建村、网格员、调解员等力量,实现网格治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党建联合体牵头细化网格分类,全镇共划分网格43个,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100余件。
健全共建共治机制。党建联合体探索推行“包村包街包巷”机制,发挥包村干部、党员、“胡同长”作用,引导联建村群众“全过程参与”村务管理和乡村振兴建设,形成比学赶超、人人参与的良好态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配套工作例会、定期复盘、督导考核等制度,推动联建村问题头部时间发现、头部时间解决、头部时间反馈。
强化安全服务水平。安全是头部红线,宣章屯镇整合派出所、应急办、相关企业等多方力量,建立企业网格队伍,对全镇商超、街道、学校、餐饮等重点场所实现每月一轮的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实现治安、交通、应急、平安等管理的多网合一、互联互通,为营造平安宣章提供坚实力量。
下一步,宣章屯镇将立足各党建联合体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重点从如何蕞大限度调动党建联合体党组织主观能动性,如何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如何通过活动服务融合党员群众,以及如何统筹资源、布局产业上下功夫,确保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蹚出“跨村联建”的宣章模式。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版权声明广告业务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