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逾600家德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开放的德州与东盟相拥”主题展上,东盟特色产品吸引市民参观选购。 记者姜伟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591个,有研、中化等央企以及新希望、中粮等国字号龙头企业在德州落户;与东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东盟已成为我市头部大贸易伙伴;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抢抓战略机遇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走进禹城益佳机械有限公司展厅,各类农机具琳琅满目。“公司具有进出口自营权,产品主要出口到东盟、欧盟、北美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自营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公司董事长董涛介绍,公司快速发展得益于德州、禹城深入实施的开放带动战略,为企业量身打造了开放平台和扶持政策,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我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逾600家,基础设施国际化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平原到青岛港海铁联运货运量稳步增长,齐河铁路物流基地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建立了一批公共海外仓,拓宽了与非洲、拉美、北欧国家的友好交流渠道,缔结友好城市46个。
近年来,我市把东盟作为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首选,出台《对接东盟工作行动计划》等文件,设立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对接东盟工作“五个一”总体工作思路,设立了德州-东盟项目中心,制定了对接东盟五年行动计划,先后开展“百企下南洋”、“泰国风情周”、中国-东盟(德州)经贸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合作、经贸往来等方面关系愈加密切。今年7月28日至30日,为期3天的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这也是中国-东盟市长论坛首次走出广西在我国北方城市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果。
10年来,我市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沿黄现代产业示范带,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660多亿元。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在齐河、禹城、临邑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天衢新区成为全省4个省级新区之一。
10年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171.8亿元增至2021年的513.6亿元,增长超1.98倍;全市实际使用外资从2018年的8374万美元增至2021年的4.5亿美元,增长近4.4倍。“外贸马车”行稳致远,在开放中迈出了大步,在合作中实现了互惠。
全方位融入京津冀打造开放合作新天地
走进位于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山东凯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的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凯瑞英项目是我市精准对接京津等地高端优质资源的成果。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省委、省政府要求德州“抓住用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不等不靠,先干起来”,我市勇担使命、只争朝夕,迅速掀起了全面动员、大干快上热潮。我市聚焦功能定位,积极主动对接融入,累计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591个,1853家企业与60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每年向京津冀供应蔬菜占到全市产量的1/4。今年1至8月,我市新开工过亿元京津冀项目103个,总投资418亿元。
为打造京津等地优质项目转移承接基地,我市创新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建立“4个专业+4个兼职+招商服务”的“441”全员招商机制,实行“弄清客商有什么,我市需要什么,合理匹配政策,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招商四步法,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引。编制《县市区主导产业招商图谱》《德州市重点产业培植和重点招商导向》《德州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信息库》等,印发《德州市招商引资激励办法(试行)》等,成立重点招商项目服务办公室,推动市重点招商项目签约后存在问题和客商诉求的协调解决,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加快建设承接载体,县市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园区,成功引进了有研集团集成电路硅材料、中国建材凯胜晶华绿色建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了德州“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其中一项就是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21年4月10日,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展销洽谈暨“德州味”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德州味品牌形象正式发布,品牌宣传平台和运营中心启动,推动德州优质农产品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叫响德州味。
德州全方位对接北京教育、人才资源,目前北京八中崇德中学成功运行,北京协和、北大口腔等20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和北京阳光颐康、优护万家等专业养老企业来我市开展合作。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树立德州良好形象
9月28日,中国(德州)-荷兰(韦斯特兰)旅游资源推介会在德州举办。南荷兰省韦斯特兰市是荷兰的温室之都,农业科技高度发达,是世界农业创新的引领者。2016年9月,德州市与韦斯特兰市签署了《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两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随后,德州市联合南荷兰省共同举办了荷兰-中国(德州)现代农业精准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促成智慧农业大棚项目落地德州,成为全省现代农业标杆项目之一。2021年6月,中国(德州)-荷兰设施农业产业线上对接会暨德州驻荷兰海外联络处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10年来,德州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一方面我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参加RCEP区域进口博览会,到国际国内大市场开眼界、长见识、强本领;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请进来”战略,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成功举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等,喜迎八方宾客,共谋发展大计。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融入京津冀·国企德州行”、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向国内外客商展示了德州良好形象。
10年来,我市致力于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菲律宾外长、苏禄省省长、苏禄王后裔团组等多次来我市访问交流。我市十几次派团组赴菲律宾访问。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特使、上好佳集团荣誉董事长施恭旗多次率团访问德州,捐款330余万元用于支持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并拿出20万元启动资金设立了“上好佳—德州五中助学基金”,截至2021年已资助109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教育是我市加强与东盟各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自2008年开展“外派教师”工作以来,我市已累计筛选121人次赴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任教。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我市企业家入选“国家旱地联盟”理事
新时代文明实践|乐陵市郭家街道:美德宣讲传递文明新风
德州天衢新区建设党外人士座谈会召开 朱开国苑衍刚出席
通报!德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9月份“成绩单”公布
深读 一家四代“黄河人” 76年接力“守心”
血脉相连德州女孩王晓蕊创作千册立体漫画书献给血浆捐献者
微视频丨战武汉: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童心绘制 爱我中华我市50个家庭手绘“心中的祖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