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德州充分发挥乡镇产业园平台优势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新闻发布 德州充分发挥乡镇产业园平台优势 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
新闻发布 德州充分发挥乡镇产业园平台优势 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斯潼 通讯员 张娜 钟晓悦德州报道
4月15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场“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德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成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关于创新支持乡镇培强产业园区方面
为充分发挥乡镇产业园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平台优势,尤其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德州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十强镇”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争取到2022年底,每个“十强镇”建成一个特色引领、产业集聚、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绿色发展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研发场地。
加强财政和政策性资金引导拉动作用。研究确定返乡创业园的财政支持政策,对园区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市直部门在安排中央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时,向“十强镇”返乡创业园倾斜。市县发改和财政部门适时谋划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支持返乡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突出信贷资金支持作用。整合“十强镇”返乡创业园项目,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进行融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服务返乡创业园建设的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生产设施等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园企业、工商户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运用多种融资推动作用。积极推广运用PPP(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政府引导基金、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运作模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建立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引导资金、土地、能耗、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乡镇产业园区聚集。
目前,德州市发改委抢抓政策性资金支持的重大机遇,争取32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债券发行审核,总投资1101.27亿元,债券资金需求351.98亿元,截至3月底,已落实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专项债券项目15个,发行债券额度21.74亿元。
以工代赈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是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发改振兴〔2020〕1675号),对新时期推广以工代赈做了总体部署。这一政策安排与德州市正在推进的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的目的是吻合的,因此德州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农民增收工作方案》。主要有两项内容:
一是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范围。重点是国家省安排的涉农资金补助项目,以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主要包括五个领域: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及管护,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林业草原基础设施。
二是建立推广以工代赈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由市发改委建立全市以工代赈项目库,并对外公布;各县市区组织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并组织好劳务报酬发放,发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中央省补助资金的10%,并尽量提高;做好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开展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全市以工代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保障试点方案落实落地。
截至目前,德州市发改委已经按照公布的工作方案,制定了2022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措施。组织召开了全市头部次以工代赈协调沟通会议,对全市以工代赈工作推进达成了共识。参照国家工作指南,制定下发了德州市以工代赈操作指南。组织县市区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筛选提报项目,建立市级以工代赈项目库。下一步德州市发改委计划选择1-2个试点乡镇开展以工代赈改革试点,在操作层面指导乡镇开展以工代赈工作,逐步积累经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