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区前孙镇:“四举措”深化“人民调解+”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新成效_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耿珍珍 通讯员 宗传强 陵城报道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今年以来,德州市陵城区前孙镇结合本地实际,强化部门联动、搭建联调平台、挖掘矛调人才、注重能力提升,推动调解力量下沉,有效化解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良好的环境。
“人民调解+人大代表”,打造社情民意“收集站”。
以“一站式”解决群众难题为原则,前孙镇人大制定“代表‘坐班’值班表”,实行镇域内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轮流“坐班”制,即每周安排两名代表,每名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到镇矛调中心“坐班”接访,倾听民意,排解民忧;同时,对入驻矛调中心的公安、司法等服务窗口的业务办理情况进行“零距离”监督,提升服务效能。对于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做好办理情况的跟进和监督,确保将矛盾问题化解在源头,防止小问题累积变成大矛盾,真正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
“人民调解+联调机制”,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前孙镇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解的新模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用心、用情、用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通过深化“警司访”沟通协作,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代表调解”有效融合,把四种调解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部门联动、信息畅通、齐抓共管的调解工作新格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村干部、法律工作者开展交流座谈会,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分析问题症结,对风险化解进行研讨、做出预判,真正帮助群众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真正发挥调解骨干基层“减震器”和“稳压阀”的功能。
“人民调解+网格”,打造方便群众“移动调解室”。
前孙镇将镇人大代表、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部编排到矛盾纠纷化解网格中,在“上门巡诊”上下功夫,头部时间掌握矛盾纠纷信息。积极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人大等部门共同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参与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各类矛盾调处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分析问题症结,着力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不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造会移动的“调解室”。
“人民调解+法治教育”,打造能力提升“加油站”。
司法所制定法治培训计划,组织镇人大代表、村级“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级人民调解员参加培训,邀请公职律师、法律顾问进行现场授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内容列入学习科目,对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进行专题讲解,不断增强人大代表法治素养,提升化解纠纷能力,使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了解,截至目前,前孙镇现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72个,其中,镇级1个、村级71个,备案人民调解员231名,已实现纵横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版权声明广告业务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