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统计局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如何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向农业输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就成了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此,德州市统计局通过对平原县前曹镇郑庄村的调研,了解目前我市土地流转现状,挖掘存在问题,探讨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的背景
1、生产现状需要改变。当前,郑庄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60后”几乎成了种地的主力,“谁来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土地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造成一些生产工具的重复购置和生产资料的浪费,也给农业机械化带来不便。
2、老百姓热切期盼。当前,老百姓对收入增加的期盼日益迫切。农民每年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不刨除劳动力的价值只能达到千元左右,俗语称“种两季落一季”,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的收入可达2000-3000元/月,年龄偏大的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也可达1500元/月以上,在家种地和外出务工收入的差距导致老百姓种地的热情逐渐减退。郑庄村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与村民交流,有九成以上的农户表达想入股合作社的意愿,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
3、政府积极引导。2016年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推进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201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平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郑庄村顺应形势发展,在外出学习和本村走访的基础上,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郑庄村目前共有人口430人,户数125户,入股合作社116户,占全部户数的93%;共有耕地1322亩,入股合作社土地1014亩,除去100多亩的大棚和100亩的自留地,入股土地面积达到92.2%。
二、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情况
1、合作社日常管理及决策方面。合作社以服务集体经济、保障合作社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外地调研、召开入股社员大会等方式,对合作社土地种植作物进行决策。另外,对合作社的账务定期进行公开,增加合作社账务透明度。
2、生产经营方面。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联合经营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农田管理事务上,召开全体入股社员大会,选举出5名农田管理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理事,日常管理以村两委干部为主,另外由村民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成立后,农田由原来的小家小户分散经营转变为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不但耕、收全部实现机械化,农药、除草剂也由人工喷洒转变为无人机喷洒,千亩农田的农药喷洒所需时间由过去的半个月缩短为一下午(四架无人机同时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
3、分红模式方面。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两次分红,首次保底分红,按麦季450公斤小麦、秋季550公斤玉米,除去生产成本计算收益(不可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共同承担);二次盈余分红,50%归群众,35%归合作社经营者,15%归集体。另外,小麦直补发放到户,黄河水费也由入股农户自行承担。正常年份群众每亩收入保证在1200元以上,不但远高于流转给种粮大户的收益,而且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收入会越来越高。这在保证老百姓“不种地、不减收”的同时,也调动起村党支部以及合作社经营者的积极性。2017年合作社1014亩土地共收获玉米86.5万斤,玉米种植季入股社员每亩保底分红511元;二次分红入股社员每亩又分得37元,每亩分红共计548元。与此同时,村集体也有2.1万元的收入,郑庄村正式告别集体经济空壳村。这样在合作社入股的农户没有了后顾之忧,年龄允许还可以外出务工,在拿到土地分红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务工收入,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4、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但是,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非常有限,郑庄村正在寻求种植作物方面和产业融合方面的转变。现在,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青岛贝事达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由合作社提供土地和用工,进行高品质蔬菜种植,蔬菜收获后由公司进行加工后出口。“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推广开后,将极大的促进入股社员的增收。另外,合作社运转成熟后,寻求与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合作,种植一些特种作物,还可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保证入股社员的持续增收。
三、土地股份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郑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首先面临资金筹集难问题。合作社成立初,集体资金非常有限,而金融机构贷款利息较高,向村民借款也存在资金来源少的问题,给合作社筹集资金带来困难,难以进行前期投入较大的种植项目。
2、生产过程中,合作社还面临浇水难、晾晒仓储难等问题。郑庄村和附近十个村因地势原因,导致黄河水进村难,而机井取水也受到机井深度等因素影响,造成浇水难问题,影响农作物产量;郑庄村目前没有专门的晾晒场,而粮食收购站收购粮食要求晾晒好的粮食,合作社因规模种植又需要集中晾晒,导致合作社出现晾晒仓储难的问题。
1、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确保农民利益。农村土地流转,要确保农民不失权、不失利、土地不变性,坚持土地流转要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原则,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流转土地使用情况、流转程序的监督审查,确保农民利益。
2、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一批具有一定经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作为土地流转主体,积极引导其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土地流转的路子,引导、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使用权入股,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经营,让农民享受等份土地增值收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
3、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资金困境。金融机构要把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的贷款规模,并在评级、授信、用信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加强合作社财政扶持项目的选择和管理,增强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加大对土地流转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好各种媒体平台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发展土地合作社的意义,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实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为土地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