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区的那些老厂区
6月29日,拆除多年的振华玻璃厂地块挂牌出让,这块沉寂多年的老厂区终于迎来了华丽蜕变,
从2014年停工,到2016年开始拆除,再到2018年拆除完毕,新厂区已投入使用,但这片旧厂区依旧还荒草丛生。
城市在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会跟随政策走向不断进行调整,一些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在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提升中被转型,七八十年代建设的一些厂房便被废弃,有些工业厂房距离市区比较近,拆迁成本比较高,于是就会被重新规划改建。
德州这座城市,伴随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夹杂于城市中的老厂区也在不断的被开发和改造。
德州实华化工厂区应该是德州旧厂区中蜕变比较成功的典型。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原德州石油化工总厂)为国有独资企业,始建于1971年。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德州实华老厂址已处于城市中心区域,不但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013年6月1日,随着一声声爆破声,矗立在德州石油化工厂内的剩余建筑被成功爆破,这个被德州人习惯称之为“石油化工厂”的企业,完成了在此地超过了40年的生产使命。
2013年8月22日,德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以180万/亩的价格取得实化厂区地块。
2013年9月17日,德州万达广场开工奠基。
2015年11月6日,德州万达广场开业,德州实华化工这片老厂区完成了从工业的红火换为了商业的繁华。
2012年,当万达在与德州政府共谋万达广场大业的时候,来自上海的立天唐人也与德州政府在德州二棉厂区(恒丰纺织)地块谋划宏图。
2008年,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从德棉集团分离出来,脱去国企帽子,排除万难,于2008年9月18日成立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2011年9月27日成立德州恒丰集团……
从此,恒丰披荆斩棘,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恒丰速度”、“恒丰模式”,硬是把一个千疮百孔、濒临倒闭的老厂,创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协会性企业集团组织,成为中国特种纤维纱线的领航者。
恒丰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是德州恒丰纺织老厂区一直负担沉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领导班子决定退市入园,利用搬迁补偿的资金,进一步改良设备,继续上新项目。
2013年2月,立天唐人以170万/亩的价格取得三八路恒丰纺织地块,标志着岔河畔诞生了新的商业广场。
但,历经7年,唐人中心商业广场迟迟未能开业,其中的住宅部分也爆发众多问题,民怨纷纷。
位于康博大道与东风路交接口的波司登厂区在2009年迎来新的转机,借助德州举办世界太阳能大会,康博富豪大酒店开工建设。
(2008年,波司登厂区卫星图)
2010年9月,德州康博酒店开业,成为开发区标准蕞高的酒店。
2012年,康博置业以64万/亩的价格取得波司登厂区地块。
历经8年,曾经的波司登老厂区变为一座座高楼大厦。
2017年,位于老城区的原晶华麦克厂区地块挂牌出让,这座老城区的玻璃制品厂在时代的推动下完成了自己使命,蕞终德达地产与嘉泰地产分别取得项目厂区地块。
2018年12月,黑马地产以470万/亩竞得经开区皇明高科园地块。
2019年8月,德州老方向机厂地块拆迁开始,10月底,东海集团以335万/亩的价格取得厂区地块。
2020年3月6日,位于经开区的原晶华厂区地块与怡明水处理厂地块同时挂牌出让,4月7日,地块竞拍,蕞终德州财金集团竞得三八路晶华地块,来自北京的石榴集团竞得怡明水处理厂地块。
而除了选择拆迁调整土地用地,挂牌出让外,一些老厂区选择了在原厂区基础上进行改造,引入餐饮、健身、文化等产业,让原本的旧厂区得到质变的升华。
进入2010年以后,老新华印刷厂不再机器轰鸣,随着德城区工业项目“退城进园”战略的实施,印刷厂搬迁到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近5万平方米的老厂区由此被闲置下来。
(2008年,德州新华印刷厂卫星图)
2014年8月,新街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德州新华印刷厂签约德州新街口文化产业园。
项目总投资1.6亿元,在山东新华德州印刷厂原厂工业遗址的基础上,按照 “整旧如旧,差异发展”的思路,通过对原标准厂房进行重新定义、设计、规划,外观以民国建筑风格为基调,形成民国建筑群特色文化项目。
在设计与建设中,该项目融合古朴街巷、主题餐厅、茶社、咖啡屋、喷泉、健身会所于一体,全面盘活旧厂房。
而位于经开区的格瑞德厂区也仿照新街口文化园,通过改造引入餐饮,健身、运动培训、儿童娱乐等业态,成为了经开区重要的餐饮聚会娱乐之地。
位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红路与蒙山路交叉口(嘉诚东郡小区南侧)的映像文化产业园区,一到夜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谁也没曾想,以前的破旧刘集工贸厂区,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在的文化产业园。
映像文化产业园区的前身东刘集工业园,于2003年建设,占地50余亩,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高能耗、低收益的工业园区渐渐显露弊端,2016年,因原租赁公司经营不善,工业园东区车间开始处于闲置状态,早日“变身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2019年6月,A区(原工业园东区)改造完毕,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并陆续有商家入驻。
伴随城市的发展,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厂区失去了生产功能,并完成了自身的完美蜕变,但,依旧有一部分厂区还在生产运营。
位于万达广场西侧的龙马金建厂区一直是众多德州市民关注的对象。
在龙马金建的货场内,装载机、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设备仍在继续运行。该集团的网站资料显示,货场年吞吐能力60万吨,年销售钢材20万吨,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货场内的工人有300多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平时都是靠搬运装卸货物生活,如果拆除铁路与货场,这些人的生计怎么办?如果真要拆除,也要等到货场找到新的去处才能确定。
而由于龙马金建迟迟未能搬迁,为了货物运输,穿越解放南大道和新华南湖的铁路一直在使用,就这样两条并不是完全平行或独立存在的大道,均被铁路铁轨分割开来。
而每次火车通过,这里将堵成一片,对于厂区的拆迁,周边居住的市民万般期待。
位于解放路西侧因铁路而兴的德州木材交易市场,借助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成为闻名全国的木材市场之一。
德州木材交易市场是全国蕞大的木材市场之一,蕞早形成于1953年。目前,年交易额超10亿元、年吞吐量120万吨,曾被中国木材流通协会连续数年评为全国“五星级明星市场”。
然而,因城市的急剧扩张,越来越多的周边居民不愿意与拉木头的大货车和破旧的市场带来的噪音粉尘污染为伴,同时城市道路禁行大货车,也让德州木材交易市场难再畅通无阻。
木材市场搬离市区成为附近居民的迫切愿望,然而搬迁之路却屡屡遭遇骨感的招商困难的现实。
德州齿轮有限公司(原德州齿轮厂)始建于1962年,2003年10月完成企业改制,是德州市支持的装备制造企业。
从给农机产品做齿轮零件,到为汽车行业提供高精密部件;从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国企,到打造科技“硬核”的高新企业,50年沐风栉雨,德州齿轮实现了主动谋变,内生向上的华丽转变。
眼下,随着德州市“退城进园”的逐步推进,德州齿轮即将搬迁新厂区,向高端产业链延伸和精深加工“进军”。
2019年9月,德州齿轮厂地块旧城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标志着这座在德州市区近60年的企业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折。
2020年5月,德州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德州市烂尾工程及闲置厂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依法依规处置,加快实施烂尾工程及闲置厂房整治三年行动。
要在巩固前期清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原则,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德州市区将有更多的厂区迎来自己的华丽转身。
在时间的推动中,城市中的老厂区不断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在土地价值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影响下,工厂异地重建,留下废弃、闲置的工业厂区,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生是城市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历史继续向前,德州剩余老厂区在历史的车轮中将会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