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天衢新区产业园综合党委新区办:创建“三联一包”工作机制群众干部架起连心桥
鲁网11月18日讯(记者 吴美琳 通讯员 谢昕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德州天衢新区产业园综合党委新区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联系基层、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班子成员包管区、管区包村、村干部包户一包到底”行动,诚信为民办实事、尽心为民化难题、真心为民谋利益、全心为民解冷暖。
强化组织领导,产业园综合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对“三联一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进行分析研判,并以产业园综合党委为中心,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机制,找准结对共建的切入点和衔接点,精准发力,在辖区4个行政村搭建起有效的共建平台和载体,通过每周召开“三联一包”工作会议听取各行政村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详细询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能力大提升培训活动,持续提升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同时,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两委”班子工作能力考核机制,每季度对各行政村开展1次集中督查,并将考核结果与“两委”班子评奖评优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确保以督促改、以督提效,将辖区行政村中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将“民知度”作为检验干群关系“密切度”的标准,创新督导方法,采用“逆向监督”的方式,不定期抽查干部对群众“愁难急盼”问题的了解程度。通过对群众进行电话回访、进村入户暗访等形式,详细了解包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情况和频率,让“三联一包”工作机制真正在辖区落地生根,架起干群之间“连心桥”。
“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志愿服务站,制作发放“帮您办”便民服务卡,即印有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党支部书记联系方式的服务卡,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建立帮扶台账,每季度至少走访慰问1次,为困难群众纾难解困。中秋节前,为确保结对帮扶困难户温暖过节,党员干部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同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开展青少年活动、歌曲舞蹈、讲座培训、关怀慰问等服务活动。
“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三级联动,即班子成员包管区、管区书记包村庄、村庄干部包户家,每50户群众确定1名联户长,由175名“联户长”服务包抓8750户群众。联户长严格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迅速行动,携带登记台账深入辖区,积极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对登记台账中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排查,劝导返乡人员头部时间主动报备,蕞大程度保护辖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的病毒筛查功能,积极开展“双敲行动”,引导辖区群众定期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织牢织密基层防疫网络。
为推进基层精细化管理,“三联一包”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爱民、亲民、为民的服务意识,建立“班子成员包管区—管区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治理格局。精细划网定格,联户责任明确,班子成员每月至少一次对所包管区进行走访,管区书记对辖区内所包村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村干部每月开展“联户走访”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村干部进行现场研判,可以直接解决的,当场给予群众答复并协助解决;不能直接解决的,对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由上级统筹协调解决,并在一个月内反馈办理情况,确保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真正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助民之所需。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