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市三年行动打造
未来3年,德州这样打造蕞具产业活力新型工业化强市!
6月11日上午,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 德州将突出重点、精准聚焦,倾力打造蕞具产业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强市。
我市将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和5G等新基建的创新引领作用,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行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行动五大行动。
6月11日,我市印发《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创新。
会上印发《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决定,2020年至2022年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我市新型工业“四梁八柱”,为建设新时代的“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提供强力支撑。
我市一改传统的“招引谈判—选址征地—建设落地”项目推进模式,从产业顶层着眼,聚焦一个优势产业,规划一个产业园区,提前建一批标准厂房,以标准化服务实现企业“拎包入住”,项目落地“零等待”。
工行德州分行——投放工业类贷款近30亿元
德州职教:以赛促教“打磨”技能人才
齐河全力推进38家企业“小升规” 预计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首位工程,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每月通报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引来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
平原:下足“笨功夫”抢占“智高点
齐河:精准布局跨入“物流4.0”
齐河:数字化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古贝春:“精打细算”赢得逆势飞扬
工业是开发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富区之源,必须坚定不移抓产业、拼搏实干强工业,奋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高点定位,高端规划,高效创新,围绕‘541’产业体系,传承‘老区’创业精神,勇担‘新区’建设使命,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贡献运河力量。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朱前锋:聚焦两大产业 做强供应链金融
林春元:推动产业集群化 尽锐出战当先锋
姜凌刚:聚焦前沿 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
滕海强:构建四个体系 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
马常春:锻造三大发展引擎 培育发展新动能
王晓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全力推动工业振兴
才玉璞:推进产业集群化厚植发展新优势
王洪霞:聚焦主导产业 做优做强链条集群
常怀春:拉长产业链条 抢占发展制高点
王刚:打造产业集群构筑高端制造业基地
巩洪波:瘦身强体 工业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景津专注于过滤行业30多年,形成了以“精细、创新、诚信、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做又好又不贵的产品,引领世界过滤行业的发展。
未来3年,我们将围绕“四大平台”重点推进: 一是技术平台,二是产品平台,三是供应链平台,四是市场平台。
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做大与做强、存量与增量、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精益化经营,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市发改委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驱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必须动真格、出实招,以完善的制度、强有力的落实,将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让企业真正受益。产业集群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高级化,是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就同一产业而言,链条越长、吸纳相关企业越多,其规模就越大、内部运行效率就越高、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必须以集群化发展为主方向,在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
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工业化是主战场,制造业是支柱,各级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真抓实干,提速提效,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切实做好推“陈”出“新”、以“新”促“高”、除“旧”布“新”三篇大文章,把我市工业结构调优调新调强,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开发区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各级必须重视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高效配置资源等方面下硬功夫,充分激发、释放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带动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热土、产业聚集高地,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