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人民政府
自2019年成功申报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乡镇以来,宿安乡牢牢把握创建机遇,多措并举,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作为全县唯一一个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本示范区创建乡镇,宿安乡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委员会,副书记牵头,5名班子成员聚焦五大振兴分头推进,坚持在创建工作中遣精锐、聚合力。结合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邀请国内一流的浙江大学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为全乡中长期发展进行规划,成功编制了《宿安乡总体规划》、《宿安乡乡村振兴暨“十百千”工程发展规划》、《临邑县宿安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以蕞专业的水平保障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副书记每月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工作推进,分析创建工作总体情况,结合上级要求及《创建方案》安排部署任务,总结经验教训,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0次。
二、开拓渠道、创新融资,推进有效引资用资
在资金整合投入上,坚持财政资金“敲门砖”,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唱主角”的原则,推进招商引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工作,多个渠道引水,汇聚成乡村振兴的丰厚资金,累计投入资金8.3亿元,其中产业资本5.8亿元、民间资本2.4亿元、财政资金近千万元。从资金使用执行情况分析,落实“政府搭台、资本唱戏”原则,产业资本全部用于现代农业发展,民间资本集中在设施蔬菜产业,财政投入则多数用于提升镇域承载能力,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发展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社区建设等惠民领域。在资金管理上,坚持“财政资金精打细算、产业资本监督鼓励、民间资本适当引导”的原则,对财政配套资金精打细算,层层把关审批,定期审计核算;鼓励产业资本增加投资、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同时对项目建设、运行及用工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财税应收尽收、群众利益保障到位;倡导民间资本适当投入,不盲从、不跟风,做好发展保障,绝不过多干预。
三、齐推并进、稳扎稳打,构建高效创建机制
产业振兴方面,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培植新型农业主体,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粮畜结合发展、种植品质提质增效,形成了南北中生态循环农业的“三个一万”格局,坚持以工业思维、市场思维及生态循环理念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促使全乡现代农业规模再扩大、科技含量再提升、种植领域再扩宽。
在南部,以发展兴康农场油用牡丹育苗产业及啟丰农场芦笋产业为主,对两大农场坚持“规模稳中有升、品质持续提升”的经营原则。兴康农场1500余亩牡丹产业规模再扩大,已筹划建设3000亩油用牡丹全产业园,其中包括:440亩高标准种植示范园、150亩种苗科研园、1700亩种苗繁育园及1500平米牡丹文化体验中心;啟丰农场种植3000亩芦笋,已进入采收旺季,4月份与日照中绿集团达成合作,芦笋种植面积扩至3500亩;新引入德州绿之盈农贸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14个,采取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吊秧栽培等高端农业科技,引领全乡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新风向,目前,公司正在筹划二期建设工程,投资750万,建设41个高标准设施大棚。现在的南部园区已发展成为产业资本集聚、农业高效智慧的先行区。
在中部,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在三寨社区以北、邢德路两侧,结合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市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新上高标准设施大棚100余个,中部设施蔬菜园区棚体总数量达到2000个,总面积6000余亩;对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老旧棚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对720余个看护房实施统一建设,实现园区整齐划一;园区排水管道、沟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已启动,实地查勘布局工作已完成;今年以来,引导兴达蔬菜合作社与北京新发地、黑龙江等客户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宽销路,惠民增收。中部设施蔬菜棚区真正帮助群众实现了生活富裕。
在北部,以现代化养殖产业为主,投资2.92亿元的汉世伟生猪繁育基地已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5月份将正式运营;盘活人大基地1000亩土地,引进南美白对虾高效立体养殖和冷冻食品项目,填补宿安在特色水产养殖的空白,目前,南美白对虾高效立体养殖项目已完成项目评审,正在进行立项工作,预计年底可正式运营;另外,宿安乡积极对接
山东正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和康源有限公司以及台湾产业资本,投资12亿元的正邦养殖、投资1.2亿元的台湾有机肥项目、投资2亿元的生态鸡养殖及林下鹅养殖项目等4个大型项目正在洽谈;生态循环、种养加融合发展的北部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正在逐步建设。
同时,宿安乡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新鲁星厂房扩建项目、祥裕二期改扩建项目、精友高端设备项目、德宜融资提升项目等一大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落地建设;宿安乡工业基础极大加强。、
人才振兴方面,以“双招双引”工作为抓手,在引入产业的同时,注重引入高端科技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我乡创新聘任各行业成功人士为政府顾问,目前已聘任北京清华工业研究院专家、台州市山东商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专家等17名政府顾问;我乡招商引资企业艾博康皮肤软膏公司正在积极对接“泰山学者”李德芳。同时,宿安乡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本土人才,各村设立乡贤榜,收录宿安籍在外成功人士,联系各行业高端人才20余名。在推进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人才振兴正在同步推进,宿安乡独有的乡村振兴“智库”正在积极构建。
文化振兴方面,宿安乡历史悠久,唐朝建制,名为“宿风堤”,自古即以文化经济重镇著称。有邢侗、邢慈静兄妹双星闪耀,诗、书、画名誉天下;又有唐太宗、明成祖、乾隆帝先后留宿,故有“三朝帝王留宿地,一代书家平安乡”的美誉。
立足打造生态循环诗书小镇,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针对邢侗文化,已聘请省电视台联络全国邢侗文化爱好者、研究者协会,制定宿安乡优秀历史文化挖掘方案,并负责全乡文化振兴领域所有专题纪录片、宣传片的拍摄。与先进传统文化相对应,宿安乡注重加强新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先后开展三八“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五一“我爱我家”环卫公益活动、六一“成童礼”感恩教育活动、七一“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爱国教育活动、“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孝信俭”三好宿安人评选活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生态振兴方面,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逐步实施“种养加”融合发展,产业振兴的同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循环为发展理念,我乡以沙河故道保护性综合开发为切入点,启动“沙河故道”区域公众品牌注册工作,各村开展沙河故道土地回收工作,1000亩猕猴桃种植及花生套种项目正在对接;立足生态宜居,启动5个村的两区同建工作,797户农户已完成选房意向征求,确定4个建设户型,正式拆迁协议书已完成征求意见,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同步申报乡村振兴“20+1000+50”试点村庄,开展11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沙河故道沿线布点建设,打造一条美丽乡村带动带,目前已完成村庄选取工作。全乡域范围内,生态循环、宜居和谐正在成为新常态。
组织振兴方面,坚持基层党建统领,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三聚焦”战略;党政“一把手”双挂帅,亲自安排部署,全程参与督导,全力打造一支“铁军”,推动全乡工作稳步向前。
聚焦坐班值守,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感。“心中有责不懈怠”,为了让党员干部心中有责,乡党委紧紧抓住坐班值守这项基础工作,采取“思想教育+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干部心中责任感。邀请上级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到乡授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与业务能力;乡纪委、党建办牵头成立督查组,不定时巡查走访,对各村坐班值守情况登记造册,纳入日常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并行,优则奖,劣则罚,推动与拉动共同发力,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上提升认识,落实上提升质效。
聚焦党员活动日,增强党员干部归属感。为了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提升党员干部建设过硬支部的自发性,乡党委依托党员活动日这个平台,利用基层党建可视化设备,创新党员活动日内容,向基层党员征求施政意见,强化党员知政参政意识,提升党员存在感、归属感。
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班子凝聚力。为了让村班子有钱办事,增强村班子办事底气,乡党委聚焦村级集体经济这个中心工作,按照“一乡多产业,多村一产业”的工作思路,聚焦厂房建设、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聚合经济、支部领创合作社等5个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乡45个村,村村确定发展方向,共20村建成项目,7村条件成熟,即将建设项目。回收闲散地、废弃坑塘5000余亩,整平2000余亩,已种植绿化苗木、果木等1000余亩。预计年底全部增收5万元以上,18个村突破5万元,5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
通过“三聚焦”战略,党员干部存在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得到极大提升,各村党支部之间良性竞争氛围渐浓,组织振兴基础得以夯实。(刘伟亭)
主办:临邑县人民政府主办承办:临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内容保障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广场大街111号邮编:251500邮箱:/p>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