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新德州各县(市)功能定位公布!
《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德州将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科学确定各县(市)功能定位,优化县(市)城镇化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快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构建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要求、功能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致县城”。
《规划》还明确各县(市)功能定位,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路径,提高县城综合竞争力,推动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全力培强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徒骇河时代”支撑能力,建设济南北部重要协作区、高端制造业新城、徒骇河生态文化名城、区域性流通枢纽城市,聚力打造双向融入先行区、大禹文化生态城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联合周边县域推动基础设施、产业集群、旅游资源互联互通互享,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核心基地(国际食品产业园区)、山东省万亿级体育产业集群前沿阵地(国家体育产业园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集聚高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县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德州东部经济增长极、以红色康养枣乡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积极推动家具、电梯、体育器材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高效农业,充分挖掘杂技和蟋蟀文化,重点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打响宁津特色文旅品牌,建设环渤海开放合作示范县。打造北方现代特色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全省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德州市“卫星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充分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享誉全国文旅名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省会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济南市“卫星城”、生态康养名城。
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医疗防护、食品深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崛起,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度融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打造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临邑)示范区、济德一体化发展排头兵,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做强医养健康、绿色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的“一带一路”战略节点,以桃园三结义等历史典故为依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京津冀鲁独有的三国文化城市品牌,打造鲁西北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三国文化魅力新城、德州都市区副中心、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宜居田园城市。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产业智慧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依托中央空调、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为引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样板、全域新型城镇化样板区、现代园林城市。
依托纺织服装等产业基础,发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名城、高端装备智造新城、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世界桑产业基地,建设中国蕞大的绿色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成套装备、体育器材、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打造“一轴一带五游园”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北方重要的电子商贸名城、绿色制造及医养健康(体育)产业基地、人文旅游胜地、鲁冀重要节点城市、美丽富饶的生态园林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