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街道新园村:好政策是我们发展的“金钥匙”
德城区农业保护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真云(左)观察樱桃生长情况并作技术指导 郭庆萍摄
新华街道新园村抢抓机遇谋发展,集体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探秘原因,村干部说——好政策是我们发展的“金钥匙”
玻璃温室大棚里,无土栽培架上熟透的草莓像一个个小灯笼,樱桃树上果红叶绿……4月份的新园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片春意盎然。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正在研究《德州日报》上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村能致富,就是因为善于学习,从党的好政策中找到了发展的‘金钥匙’。我要认真学习并落实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精神。”
从政策中“掘金”,新园村是一个典型:2012年以来,新园村抢抓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次大的政策机遇,建设了住宅楼、门市房、企业厂房、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居住有社区、就业有园区、集体有收入、村民得实惠,使村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到2017年时,集体年收入就达到2000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达到了2.3万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2020年11月,周英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借助新型城镇化掘得集体发展“头部桶金”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主要兴起于2009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蕞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2009年,德城区开始新型城镇化探索,大刘庄、小刘庄、谭家铺三个自然村合并为新园社区,后改为新园村,总人口达2300余人。周英亮原是大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三个村合并后高票当选为党总支书记。“要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发家致富。”上任后的周英亮想。
新园村位于德州市城区南部,是典型的城郊村。2010年,周英亮带领两委成员开始推动城郊村向城市社区转型,建设“新宜家园”住宅小区、新园商业一条街。2012年10月,新园村村民在全市较早实现整村住上崭新的楼房。
要想让村民变为新型的市民,光住上楼房还不行,还要实现非农就业。依托附近的新华工业园,大刘庄村利用旧村拆迁腾空的建设用地,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建设厂房出租招商。成功引进了六和万吨冷库、宰杀厂、六和食品厂等企业30余家。村集体入股企业占相应股份,不仅每年赚租金,还能得分红,保障村集体有固定收益。后来,国家兴起光伏发电项目,周英亮积极利用补贴政策,在企业厂房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售给企业,企业享受便宜电价的同时村里也多了一部分收益。租金、分红加电费等,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0多万元。
“虽然当时自己建厂房发了大愁,但对比把地出让给开发商,村里每年又多了一份固定收入,这是实实在在的一桶金。”周英亮说,村里有了钱,新园村开始注重实现村民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养老等方面的待遇向城市看齐。建商业街、修广场,配套建设养老院、幼儿园、游泳馆、商场、农贸市场等,破旧的村庄真正有了城市社区的模样。
如今新园村村民的待遇,让许多城市人羡慕。医疗、养老保险全部由村集体出钱缴纳;逢年过节给每人发放价值2000元的福利;孩子们考上大学、入伍每人奖励1000元;孤寡老人全部入住村里的养老院……家家户户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村民们眼界也开阔了。在村党支部的鼓励带动下,大家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很多村民开始经商当上了老板,创办各类企业20余家,近百户村民从事商品零售批发和加工运输。“我们村从没景到美景,从没钱到有钱又有闲。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70多岁的村民井玉柱感慨道。
立足乡村振兴上马产业园农业走高端
201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也给新园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周英亮为首的新园村人,敏锐地从这一政策信息中悟出新的发展目标。以前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同志,也经常给他讲,“咱新园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寸土寸金,要发展就得发展精品农业、都市农业、高端农业。”
为此,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新园村利用现有土地规划了占地830多亩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园。
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为其争取政策支持,成功申报了市级农业产业园项目获得扶持30万元、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获得扶持100万元,平时派出专家及时提供技术服务。目前,该村已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0多亩的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了樱桃、草莓、无花果、葡萄、黄金梨、西瓜等水果和各种蔬菜,并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园运营。同时,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进行网络宣传,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已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这是周英亮为集体挣得的又一桶金,也更明确了新园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新园村走向共同富裕、迈向现代化的十年,正是中央“三农”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十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学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他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年计划新上智慧停车场项目、建设乡村影院、扩大生态产业园经营范围,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立云表示,争取到2024年集体年收入达到2800万元。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德州:露营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德州眼视光与眼镜协会开展劳模精神宣传活动
深读 一家四代“黄河人” 76年接力“守心”
血脉相连德州女孩王晓蕊创作千册立体漫画书献给血浆捐献者
童心绘制 爱我中华我市50个家庭手绘“心中的祖国”
赶快收藏!德州市人民医院蕞新专家门诊排班表今日出炉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