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德原街道:盘活“三类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今年以来,山东省平原县德原街道抢抓全市“双镇百村”特色镇创建机遇,用好土地这个蕞大资源,通过盘活“三类地”资源,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升土地使用质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推动“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稳住农业生产的基本盘
坚持抢抓“吨半粮”创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体系,提升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抓牢粮食生产。运行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4个,新增流转土地7120亩,开展了22个地块2025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合作社依托“吨半粮”生产和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今年以来,以共同体为单位,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4家联合社。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一家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晾晒、烘干等服务事项。
抓好蔬菜种植。为确保大棚西葫芦种植这个传统产业不走下坡路,街道对蔬菜中心市场进行了规划扩建,增强蔬菜市场运营承载力。推进晨彩区域党建共同体产业项目实质性推进,利用“合作联社+村级共富公司 +专业团队运作”的发展模式,建设1处生态蔬菜产业园,高标准建设40个蔬菜大棚,带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在晨彩、旭和两个区域党建共同体成立了共富公司,开展蔬菜种植、农资统购、农机作业、晾晒收储、农产品销售、劳务输出等服务。同时,对街道3700多个蔬菜大棚瓜秧进行统一回收再利用,对接平原汉源新能源公司,每年产生的脱水秸秆保守可实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统筹“闲散地”灵活运用,实现土地利用效益蕞大化
结合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德原街道将卫生清理与闲散地清理齐抓并进。坚持用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两个政策”。一是对223处无建筑物或建筑物已坍塌的宅基地、废弃圈舍等进行测量清理,清理闲散废弃地108亩。二是对坑塘、沟渠、设施农用地等进行统一整理,形成适宜耕种土地,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集中经营,种植秋葵、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实现村庄新增绿化1.6万平方米。
实行“飞地”抱团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蕞大化
严格按照德州全市关于抓“三类地”促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实施意见,以及平原县关于飞地抱团促集体增收的实施方案要求,探索组织有条件的村集体以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入股辖区经济园区建设运营,享受分红。
紧紧抓住“美安农房”试点机遇,探索在张仁村、高村、杏仁店村实施开展“小增减挂钩”项目,将整治地块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投放到开发区“二次创业”启动区参与项目建设,发展“飞地”经济,指标收益的15%归村集体所有。将腾空复垦的土地,进行整建制托管,按照每亩800-1000元的价格出租,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
积极推进特色镇创建。在“未来科技”特色镇区域内建设智能制造、低碳环保、高新技术为核心的返乡创业园,配套建设厂房及物业项目,由周边村庄以土地指标或资金入股,享受补贴分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在新城城市社区资金资产充足,发展意愿强烈,但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域,购买商铺、公寓等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目前正在积极洽谈。通过积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巩固“三类地”开发利用成果,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下一步,德原街道将进一步做好“三类地”的统筹综合开发利用,做好与“吨半粮”创建、特色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合文章,不断探索强村共富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聚变共富,推进乡村振兴不断走深走实。(完)
平原德原街道:盘活“三类地”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