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
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邻河北省。总面积539平方千米。总人口57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3011。行政区划代码:37140…[详细]
201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德州行政区调整,决定撤销陵县。更名 陵城区 陵县位于山东省西北缘,马颊河上游。总面积1213平方千米。总人口…[详细]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邻接河北省。总面积833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宁津镇,邮编:253400。行政区划代码:37…[详细]
地理位置:庆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沧州、德州)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盐山县、海兴县隔河相望,东与无棣县毗连,…[详细]
临邑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总面积1016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临邑镇,邮编:251500。行政区划代码:3…[详细]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8万亩,辖9镇5乡、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街道办事处,1012个行政村、…[详细]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临马颊河。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3100。行政区划代码:37…[详细]
“夏津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xìajīn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6°53′~…[详细]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缘,南运河东岸。总面积75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武城镇,邮编:253300。行政区划代码:…[详细]
德州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管辖面积320平方公里,建成区23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详细]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2月19日,原为德州商贸开发区,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居德州市中心城区西部,…[详细]
“乐陵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lao ling shi”。它所指代的是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北纬37°43…[详细]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全市辖7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007个行政村,总面积990平方公里,耕地99000公顷,人口49.8万。 禹城历史悠久…[详细]
德州市位于东经115°45′-117°24′,北纬36°24′-38°0′之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德州北依北京、天津,南靠省会济南,东连胶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西接山西能源基地,处在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之中。
德州市拥有“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德州地处京沪、德石铁路交汇点,京沪(福)高速公路、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德(州)石(家庄)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穿越辖区,104、308、205国道本区过境,-铁路、德(州)烟(台)铁路以及德(州)商(丘)、德(州)滨(州)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区位交通优势突出。2006年德州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全市地貌多象,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高地类,由河流、河床沉积而成,占土地总面积的34.3%;二是坡地类,由黄泛漫流沉积而成,占总土地面积的52.1%;三是洼地类,占13.6%。
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两条:一是新赵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漳卫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其中徒骇河流域的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赵牛河和邓金河,全部位于徒骇河之南;马颊河流域的有笃马河、宋家河、宁津河、跃进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还有流域面积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条,30—100平方公里的114条,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但因近年来黄河水源短缺,而境内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其水量与上游地区及本市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雨季雨量剧增,水位上涨,出现洪峰,甚至漫延成灾,但到枯水期,多数河道先后断流、干枯。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均处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在时间分配上,尤以5、6月份蕞高,月光照时数280小时,日均9小时,光辐射量可达15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平均气温12.9℃。极端蕞高气温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区),极端蕞低气温-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区)。全市平均无霜期长达208天,一般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蕞长为225天,东西相差近月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以7月蕞多,全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蕞少只有3.5毫米。按季节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且有明显的“春季雨少多干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涝,冬季少雪多干燥”的季节分配特点。
2022年1月,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GDP排行榜出炉,德州市位列第85。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德州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德州市GDP达3488.72亿元,位列2021年山东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9位。
2021年12月,德州市上榜2021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89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德州市位列第101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发布,德州市位列第99名。
2021年9月,德州市被确定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2021年9月,德州市上榜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72名,为数字经济三线中国城市排行榜(联合国版),德州市位列三线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119(三线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91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德州市人口数量为561.1万人,位列山东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第71位。
2021年4月,德州市入选2021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市。
2021年4月,德州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地级市)中位居第33。
2021年3月,德州市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125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城市排名发布,德州市位列第92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出炉,德州市位列第99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德州市上榜。
2020年10月,德州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10月,“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出炉,德州市位列第119名。
2020年9月,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德州市位列第88名。
2020年6月,《2019年中国蕞佳求学城市排行榜》发布,德州市位列榜单第163名(代表大学:德州学院)。
2020年5月,德州市位列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125。
2020年,2019年山东省各市GDP排行榜出炉,德州市以3022.27亿元位列第9位。
2019年,德州市入选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位列第92名。
2016年7月,德州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德州市为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