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德州市宁津县长官镇张凤巢村特色农业开启村级“共富行动”
鲁网7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通讯员 柴琳)“大家可以看我手中拿的西瓜,瓜皮脆薄、汁甜可口、瓜香浓郁。这是我们种植的特色品种冰糖翠玉西瓜,我们用发酵大豆作底肥,杜绝农药,尽蕞大努力保障西瓜的口感与品质,大家点击下方小黄车就可以购买。”在德州市宁津县长官镇张凤巢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直播间里,主播赵德高正在向镜头前的网友介绍合作社的主打产品。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引擎,产业兴旺是基础。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宁津县长官镇张凤巢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广“互联网+农业”运营模式,探索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为摆脱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张凤巢村新一届党支部班子组建伊始即积极响应号召,强化政治担当、下足绣花功夫,聚焦村内地块种植分散、青壮年劳力少、土地效益低等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成立了张凤巢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经营、抱团发展。
“村民对于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及种植项目非常认可,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农户土地入股,按照协议,村民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800元的固定收益。不仅如此,年底还可以根据合作社收获情况享受二次分红。”村党支部书记石秀枝介绍说。合作社成立以来,张凤巢村党支部班子扛牢增收担当,筹措资金近90万元,用于购买、租赁耕种、灌溉农机具,使合作社实现规模耕种。仅此一项,每年每亩地至少可节约成本100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吸纳社员85余户、200余人,累计流转土地580亩。
培训学习强素质。整合基础资源后,人才和技术成为了关键。为了统筹人才资源,健全人才联育联用机制,充分发挥联合社业务骨干技术优势,张凤巢村为农户免费提供“学习培训、技术指导、上门服务”一条龙服务,多次组织农户进行线上及线下培训业务。
多样种植降风险。为降低经营风险,经过慎重研讨,张凤巢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决定采取多样性种养结合的模式。入股合作社的耕地中,430亩用于种植桑椹、苹果、糯玉米、蜜薯、西瓜、萝卜等经济作物,剩余150亩耕地种植玉米、小麦。此外建设“智慧大棚”20余个,主要种植中高端水果,有麒麟瓜、冰糖翠玉瓜、网纹哈密瓜、圣女果等。
拓展渠道促销售。合作社选择与网购平台合作建设数字农牧智能四季温室项目,发展高效订单农业与设施农业。果实成熟后,除使用农家乐采摘售卖的一般方式外,同时借助农超对接、互联网直播销售、电子商务等途径,有效打通“线上网销+线下售卖”的销售渠道,将长官镇张凤巢村特色农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可达260万元。从2020年开始,合作社社员每年都会获得分红,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
在长官镇,这样的合作社还有很多。近年来,长官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凤巢区域党建联合体,不断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该区域党建联合体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项抓手,发展基本农业,坚持土地向规模集中,同时推动农机、农技等配套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推动集约进程。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产品覆盖西瓜、哈密瓜、巨峰葡萄、丹参等多个特色种植品种,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亩。2022年底,联合体内7个村庄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张凤巢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围绕特色种植优势,长官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发展“头号工程”,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提升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专业化组织程度,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长官镇“张凤巢”农业品牌发挥“影响一人、带动一户、致富一家、辐射一方”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绘就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