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土地流转催生新型农民
本报临邑讯 理合务镇种菜能手赵耀志一家种了12家的60亩地、建了22个西葫大棚,当期年毛收入50万元。而出租土地的农民,除每年每亩拿到1200元的租金外,返聘到大棚里干活,每天还能领到60元的工资。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临邑乡村涌现600余名新型农民。
“一家三五亩、散落七八处”。地块零散阻碍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临邑县尊重群众意愿,以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已规范有序流转土地6.5万亩,把一家一户的小地块合成由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带动的产业片区,同时方便了8000余名农村劳力出家门、进厂门,出社区、进园区。
临邑按照“打破村组社区界限,农民自由就近经营”的思路,实行对换、置换、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结对子”等多种流转办法。流转类型则分全部流转型、土地参股型、自主经营型、园区招商型。
全部流转型是将村组土地全部流转给经营大户。德平镇种粮大户魏德东与龙泉社区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流转规模达到3000亩,吸纳劳动力180人。他配套资金200多万元,实现了粮田整建制高产创建机械化作业。
土地参股型是农户将土地与土地经营大户或企业参股经营,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兴隆社区东马村的1000余亩土地,一次性流转给了兴隆镇蒜片加工业主范中兴,成为该企业的种植基地。基地蔬菜由企业订单收购,进行脱水蔬菜深加工,完善了产业链条。
自主经营型是通过地块互换的形式,让种地农民协商灵活流转土地。去年,沙于村规划了600亩品质蔬菜示范园区,以4亩土地为入园建棚蕞低标准。78户农民由此协调土地390亩,新建蔬菜大棚120个。理合务镇通过此模式,顺利流转出1100亩蔬菜生产基地。
以“园区招商”方式流转,济阳县的王善春以每年每亩1200元的价格与吴家村农户签订了140亩地、期限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42个。
“要素集约,产业集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二次飞跃’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临邑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兆杰这样评价。
孙春兰兼天津市委书记俏江南张兰改国籍劳教村官申诉被驳回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女生与老师吃饭坠亡求包养网站暴红周口暂停平坟复耕生育险不限户籍四川云南同现UFO宋丹丹被缆车吓哭7成富豪愿移民男硕士为求职整容贝克汉姆告别大联盟金正恩妹妹露面黄晓明病情转重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